Student’s Good Work> 中文作品欣賞 -一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

中四 王偉滔

在路上,我聽到一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。

故事中的主人翁英秀是一位獨居婦人,她生活很節儉,利用丈夫的遺產過着安穩的生活。而她的鄰居一心也是喪夫之婦,一心家境貧窮,而且育有兩名子女,分別是思賢和念慈,一心一家已將丈夫遺留給他們的財產花得一乾二淨,她們也要過著節儉的生活。可說英秀與一心是「同病相憐」。

一次,英秀的那一幢大廈突然停電,四周昏暗,完全妨礙了人們的正常活動。正當英秀想從廚櫃裏取出蠟燭作照明時,便聽見鄰家的兩小孩拍門,這時,英秀心裏一想:「想必是一心吩咐兩小孩過來借蠟燭的,我才沒有那麼笨,借了給你們,你們這家那麼窮,一定不會還給我。」於是她決心拒絕她們。

「姨姨,您好,請問您家有沒有蠟燭呢?我家有一支上次燭光晚會派發的蠟燭,您需要嗎?」鄰家的小孩思賢充滿誠意地說着。

被思賢這樣一問,空氣變得「凝固」了,英秀心中預料的與結果背道而馳,弄得她整個人僵硬,不懂如何反應。

「那麼……那麼你家有蠟燭嗎?」英秀支支吾吾地說着,一邊用驚訝又好奇的眼神望向思賢。

「放心吧!姨姨,媽媽說過我家接近街道,路燈能為我們略略地照明,不至於完全昏暗。而姨姨您家便恰巧相反,您家被高高的建築物擋着,所以家裏會很暗,因此,媽媽叫我來問您有沒有蠟燭。」

英秀的心被思賢那一番話「熔化」了,恰似一塊冰冷固態的巧克力被熔化成熱的巧克力漿般。

「姨姨您為什麼哭?媽媽說過小孩才有權利哭!」思賢幼稚又天真地問着。

「姨姨不是小孩,所以不應該哭,我哭是基於自己欠缺小孩應有的「心」。

自此,英秀便學習小孩應有的心,與鄰居快快樂樂地生活。

小孩應有的「心」是什麼呢?其實便是最簡單的「關心」和「同情心」,《聖經》中曾說過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,敢問現今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?現今社會的人被利慾沖昏頭腦,被利益矇蔽雙眼,久而久之,漸漸變得不懂關心人,也難怪別人稱香港為「沒有人情味」的城市。

香港人,我們需要改變了,應該仿效故事中一心那家人,多些關懷,多些同情心,不要因生活困苦而杜絕關心、愛護他人。

我認為關心別人,也可從「微笑」做起,至少見到他人也會笑一笑,點一點頭,社會將會變得更溫暖,更有人情味。